通过这些重大举措,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党运用法治方式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力显著增强。
即同《史记》《汉书》所言法家之义,计 16 处。这些刑名学著作义取持平,道资弼教,与商、韩的学说立议不同,用心各异。
对于法家那套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的治国方法之弊端,班氏的分析和抨击与司马氏完全一致。坊间称他为法家实践家。请特别注意皆帝王之具也这一对法与术定位并定性的结论。况且,法家之法之刑的有关元素,已融入礼法,连法家这一学派词义,也已消融在 2.0版、3.0 版的新儒学之中。这说明孔子主张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汉承秦制,帝制中国时期的历朝历代都承秦制,但帝制早已被中国人民送进了历史博物馆,那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的法家之治,也同时在中国被抛进了历史垃圾堆。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71)要善于通过法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31)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共产主义革命就是人的解放,是一场人的高度的革命,(99)要推翻那种敌视人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使无产阶级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
(18)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创造性地阐述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基础的原理,确证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使命。
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的法治制度体系,把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体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各领域,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法治发展。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19)因此,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大变革时代的国家发展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8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6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38页。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14)这一战略构想提出了新时代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新两步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启了建设现代化的法治中国的新征程。
内容提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哲学基础蕴涵丰厚、意义深刻。18世纪后半期的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
在这里,社会物质生产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构成了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生活的基本性质、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趋向。(46)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5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2页。既突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又强调要协调推动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等等,从而科学揭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规律。(8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76页。(52)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7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53页。应当看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创造性地阐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深刻论述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发展与安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等重大辩证关系,主旨鲜明,思想深刻,为我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方法,认识和揭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逻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深入考察中国国情条件下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建设的历史运动轨迹,精心谋划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工程,强调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权利的性质、享受的主体及其范围等等是各不相同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仅标志着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且构成社会革命或变革的根本动力。
(6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4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自觉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43)在特定国情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状况的不同,生产关系构成的区别,经济基础的显著差异,政治上层建筑的多样性,乃至历史进程、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等因素的特殊性,必然会形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不同形式,从而导致不同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差异性。(29)这一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充分展示了习近平宏阔而深邃的战略视野,实现了我们党重大战略思想的又一次与日俱进。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22)《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5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95)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们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顺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奋力开拓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崭新局面。
马克思鲜明提出了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的著名命题,(98)强调法要成为真正的法律,就必须以规范的形式确认社会主体的自由权利。习近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10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页。习近平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
第二个发展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7)因之,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乃是社会物质生产不断演进与成长的历史,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支配着社会关系与社会制度中的每一次变革进程,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法的现象领域的基本面貌。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与自然界的自然运动不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4)陈先达、杨耕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数字教材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57页。
这为我们分析社会提供了可靠依据。(90)习近平精辟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指出: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
本文由囊萤照书网发布,不代表囊萤照书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96of1.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xbf/4196.html